实践国学教育,指导高位阅读—《国学教育与语文课堂的融通》
作者:16卓越班郑博璇 时间:2019-04-12 点击数:
2019年4月10日晚18:40,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以下简称文传学院)2016级中职语文卓越师资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卓越班)“职教语文名师讲坛2019第六讲”(以下简称讲座)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白云校区第三教学楼111课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为郑国岱老师,现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郑老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为推广国学积极实践。今晚,老师为我班同学带来《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的融通》一讲。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卓越班导师刘汉光老师、蒋颖老师。
由职业困惑始,实践国学教育。几年的师范生教学里,语文课总是千篇一律地以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等手段而被模板化的现象,让郑老师感觉十分棘手。偶然一次机会,他接触到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注解,并被其深深吸引。正是这次“偶遇”,让他从此踏上研究国学经典之路。几经摸索,至今已有较成熟的国学教育模式。夏冬令营教学成为郑老师的学生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能接触国学的最大平台。老师坦言,自己在这方面着实投入很大精力。
依教育现状后,指导高位阅读。郑老师在看清目前文化教育现状后,提出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他指出,目前国内的英语教育体系完备。普通高校学生要拿到毕业证,必须考取英语四级证书。反观国学教育,却是支离破碎。各中小学目标设定模糊,内容随机性较多。到了大学,更是随着专业细分,国学普及度被迫降低。而语文水平并非靠着碎片阅读就能提高,它必须有个大量、科学、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科学的语文课程便是进行高位阅读指导。如何把国学教育融汇在语文教学里,从而指导高位阅读,郑老师给了两点建议:
一是分层次学习。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国学的接受度不尽相同。也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法,为学生阐释该年龄段所能接受的知识。不必求全责备,一往告知。毕竟“读懂”某本经典伴随着人的一生,它不需要在瞬间完成。
二是点石成金,即实践。《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易乐乎”,讲的便是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教授国学理论时,还应教其运用,例如写作,书法,等等。
“大学者,立大志,做大事之谓也。”这是郑老师在讲座开始前就为大学下的新定义。他本人也在为此箴言做亲身示范。希望卓越班同学听完讲座后,也能满载希望,为国学传播贡献力量!